首页 > 资讯 > 李亚子李亚婧(亚子传)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李亚子李亚婧)亚子传免费阅读全文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李亚子李亚婧)
小说介绍
“功不唐捐o”的《亚子传》小说内容丰富。精彩章节节选: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选自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天佑二年(905年),梁王朱全忠继弑杀唐昭宗后,大肆屠杀皇室宗亲,旦夕之间,唐昭宗一脉屠戮殆尽,仅余下皇九子李柷被册立为傀儡新君,...
第1章
看过很多军事历史小说,但在这里还是要提一下《亚子传》,这是“功不唐捐o”写的,人物李亚子李亚婧身上充满魅力,叫人喜欢,小说精彩内容概括:公元881年(中和元年)黄巢叛军攻破长安,称帝自立,唐僖宗舍弃皇城仓惶外逃。公元884年(中和四年)唐将杨复光、李克用、王处厚、王重荣大败叛军,收复长安,自此这场波澜壮阔的农民大起义以失败告终。黄巢起义是唐末民变中,可谓历时最久,战域波及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同时,黄巢之乱也为这个曾经的...第1章 可亚其父 阅读最新章节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节选黄巢《不第后赋菊》
公元878年(乾符五年),晚唐在位皇帝唐僖宗(李儇)昏庸无道,纵情声乐,朝纲败坏,政治腐败,大唐江山社稷危殆。盐商出身的黄巢因不满唐末的苛捐暴政,发动农民起义。公元881年(中和元年)黄巢叛军攻破长安,称帝自立,唐僖宗舍弃皇城仓惶外逃。公元884年(中和四年)唐将杨复光、李克用、王处厚、王重荣大败叛军,收复长安,自此这场波澜壮阔的农民大起义以失败告终。黄巢起义是唐末民变中,可谓历时最久,战域波及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同时,黄巢之乱也为这个曾经的“四夷宾服,万邦来朝”的王朝敲响了末日的丧钟。
公元888年,唐僖宗薨逝,其胞弟李晔即位,是为唐昭宗。
公元895年(乾宁二年)邠宁节度使王行瑜联合凤翔尹李茂贞及韩建攻破长安,诛杀宰相韦昭度、李溪,图谋废黜唐昭宗。时任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奉命讨伐,败其于庆阳,枭其首级,班师回朝。
公元896年(乾宁三年)唐昭宗登基的第八个年头,常言乱世为民苦,殊不知作乱世之君更为凄惨!晚唐江山内忧外患,宦官弄权,地方藩镇割据,各路藩镇都想“挟天子以令诸侯”,频频起兵,剑指长安。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率先发难,发兵反唐。唐昭宗为此心急如焚,忧心忡忡,夜不能寐,故深夜传召心腹宠臣左监门卫将军张承业于大明宫(东内)密谈。
是夜,更深露重,晚秋时节,寒风瑟瑟,只见一中年男子步履匆匆自偏殿径直往大明宫议事殿走去。画面一转,走进正殿内堂,来人噗通跪倒在地,道:“不知陛下深夜召臣,有何要事?”唐昭宗面色凝重,满脸愁容,来回踱步,指着来人捶胸顿足道:“张卿家,你可知那贼人李茂贞正兵犯长安,他!他意欲何为啊!他想反了吗?啊!可恶!可恨之极!”
“陛下当心龙体啊!天佑我大唐,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以报陛下之隆恩!不轨之徒,必将作茧自缚死于万劫不复之地!”张承业愤慨道。
“话虽如此,卿家以为,朕当如何自处?皇城御林军自是不可御敌,难道要朕抛下宗庙社稷、舍弃长安的子民,只顾兀自逃命吗?”唐昭宗无奈痛哭道。
“臣非此意!陛下不必如此杞人忧天,臣以为贼人虽是来势汹汹,但我大唐也并非无可遣良将啊!战局未定,岂可言败啊!”张承业宽慰道。
“良将?朕身边还有护主良将吗?杨复光老将军不幸病故,朕之江山如损一柱。放眼满朝武将,还有谁能敌那李茂贞!”唐昭宗有些悲戚道。
“陛下节哀!杨老将军确是柱国之才,镇番平乱之能臣,失此良将,令人惋惜。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大唐后进能臣,尚有不少。臣以性命举荐一人,必解长安之围!”张承业自信道。
“莫非……张卿家说的可是那斩了叛贼王行瑜的李克用?对!对对对!朕真是急糊涂了!怎么把这个“飞虎子”忘了!乾符年间,他同杨老将军一起大败黄巢,收复长安,先帝在世时就时常称赞此人啊!”唐昭宗恍然,拍手大笑道。
“不错!此人与臣本是旧交,曾一起在河东共事多年!其人之勇与杨老将军相比,也是不遑多让啊!臣深信:有河东李克用在,可保长安无虞!”张承业坦然回道。
“好啊!好!”唐昭宗表情释然却又似有隐隐不安,面露难色。
“陛下!长安之围可解,还在为何事忧心呢?难道陛下是担心李克用,其心有异?”张承业小心的揣测道。
“张卿啊!朕非寡恩之君,实在是……人心不古啊!当下,时局动荡,凤翔的李茂贞,汴州的朱全忠,西川的王建等人各个如狼似虎,恨不得将朕的李氏江山咬噬殆尽。诸位藩王,乘乱打劫,那他李克用又将作何感想呢?朕遣他去征讨李茂贞,他二人若暗通款曲,沆瀣一气,朕又当如何呢?莫怪朕作小人之念,当真是朕的身边可信之人,不多矣!”唐昭宗言语悲凉,神情愁苦道。
“既是如此,陛下放心!臣有一计:三日后,李克用将班师回朝,圣上可擢其官爵,大肆封赏于他,表其忠勇。再颁讨贼令,命其征讨李茂贞,臣深知李克用的为人,他断然不会拒绝,更不会存半点通敌叛主之念!为消陛下顾虑,臣议:可扣其家眷为质。”张承业回道。
“好!张卿如此安排,甚为周到。传令下去,三日后于太极宫(西内)设宴群臣,犒赏河东节度使李可用,并着其携子与会,以彰天恩!哈哈哈!”唐昭宗笑道。
“若无他事,臣且先行告退!”张承业见唐昭宗释然,双手作揖意欲退去。
“好!张卿且回吧!”唐昭宗神态自若,捋了捋长袖,一边端起案前的茶水细品,一边冲着张承业摆了摆手。
三日后。
太极宫大殿。丝竹声,声声入耳;酒色香,味味扑鼻。玉盘珍馐,山珍海味,皆列于案上,堂中仕女,身姿曼妙,舞步摄魂。来往的宫女,传菜的太监脚步急促却并不显慌乱。宴会的准备工作井然有序开展。满堂的宾客早早到场,一场盛会缓缓拉开序幕。诸事皆备,可宴会的主人和主角迟迟没有现身。
日渐晌午,唐昭宗正从兴庆宫(南内)寝殿缓步走了出来,步履悠闲,在几个内侍太监的簇拥下朝着太极宫的金銮殿走去。登上龙椅,笑对群臣,百官群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位爱卿,平身!”唐昭宗躺在龙椅上摆了摆手,神色怡然,显然昨日睡得很好。
“谢陛下!”百官再拜群呼。
“李将军……李爱卿何在啊?”唐昭宗对着内侍监询问道。
“禀陛下!李将军尚在殿外侯旨听宣呢!”内侍监回应道。
唐昭宗面色愧疚,自知误了时辰慢待了殿外的李克用,急道:“快快召李将军速来觐见!”
“传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上殿!”
殿外一名中年男子应声入殿,向唐昭宗叩首道:“臣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拜见陛下!吾皇万岁!”
“平身!李将军请上座!”唐昭宗亲自起身,示意李克用入席。
“诺!”李克用作揖道。
不错,堂下之人就是河东李克用。
李克用,字翼圣,本姓朱邪(又作朱耶),自少年起就随其父征战沙场,祖上因战功卓著,得赐国姓,沙陀族,神武川新城人。其人作战骁勇,军中声望颇高,诨名“飞虎子”。
在座群臣无不望向堂中这个人。只见其面色黝黑,身长七尺,浓眉似墨,一目征战失明,用黛布包着;另一目却异常凌厉,目之所及,宛若黑夜中的鹰,冷傲孤清却又盛气逼人。其鼻头偏大、厚唇、络腮的大胡子却修剪的很是整洁,高大粗犷的身材,孑然独立间散发出对傲视天地的强势,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声似洪钟,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总之,多年的征战生涯,一身将帅之气,不怒自威。至于,年纪上比唐昭宗长上十来岁。
唐昭宗定睛瞧了瞧台下这个人,也是不禁胆寒:“此人护国必是国柱,祸国必贻害无穷啊!”
“李将军不负王命,再建奇功!一路上辛苦了!来人啊!赐酒!”说罢,招呼左右给李克用斟满美酒。
李克用受宠若惊,一个踉跄起身,再连连叩首,道:“破敌卫主,臣之本分,何言苦乐,更不敢妄攀军功。”言笑间,一口满饮了美酒。唐昭宗见状,心中甚喜,“居功不自恃,果然是大将之风。”唐昭宗快步下殿揽着李克用的胳膊,面向众大臣,慷慨激昂道:“诸位爱卿若都能如李将军这般,大唐江山必万世永固!又何惧有贼人来犯!”群臣听罢也是头如捣蒜般,点个不停。
“月前,斥候来报,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领军十万,意欲打着“清君侧”之名,行篡立之事。如斯贼人,猖狂之极,可恨!世沐皇恩却行此灭绝之事,众爱卿以为:由何人领兵可拒敌啊?李将军刚刚班师回朝,舟车劳顿,朕实在不忍……难道满朝文武,除了李将军,再无敢战之人吗?”唐昭宗愤慨道。
言毕,唐昭宗盯着兵部侍郎,前兵马元帅杨复光之子杨振邦。虽说杨复光死后被追授弘农郡公,由其子世袭了爵位。不过,可惜的是此人胆识、战法、韬略都不及其父万分。这些,唐昭宗和杨振邦本人都清楚,居其位,谋其政,自是无可厚非。杨振邦神色凝重,内心惶恐,小心翼翼的擦拭着额角的汗珠。
太极宫一时间鸦雀无声,死寂沉闷,依稀听见的是心跳声和豆大的汗珠滴落在案桌上的声音。
“我!河东节度使长子李存勖向陛下请战,诛杀反贼李茂贞!”一名看起来大概十来岁的男孩站立在酒案之上朝着唐昭宗言语自信道。这寥寥数字,划破了大殿的沉寂,也惊呆了百官,也包括当朝天子唐昭宗。
唐昭宗循着声音源头望去,是个小男孩。他留着一头微微有些凌乱的头发,没有束发,却也收拾得很立整,不算清秀的五官,亦不算皎洁的脸庞,饱满的额头,眉如远山,高挺的鼻梁,唇和小脸都有些皲裂,最让人称奇的是那双眼睛:明明是孩子气的表情,却透着一股子狠劲,目光纯粹澄澈给人以温暖却又不可肆意接近的感觉。他整个人站在酒案上,个头已经差不多和他的父亲一般高了。
显然,少年李存勖的惊人之举也让他的父亲始料未及,李克用赶忙转身将少年李存勖抱下并示意其向满朝文武和陛下跪下,以请其言语唐突之罪!
“这是犬儿,李存勖。刚满十岁,没大没小,惊扰圣驾,唐突百官!还不快快向陛下请罪!”李克用厉声呵斥道,并双眼盯着少年李存勖。
“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臣之所言,句句肺腑,字字由衷!望陛下明鉴!”少年李存勖噗通跪倒在地,声色清脆答道。唐昭宗见这小孩不惧圣颜,且言辞自若,龙心大悦,心想:小小年纪就有此等气魄和胆量,满朝武将怵神,唯独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胆敢直言迎战凤翔李茂贞。唐昭宗不禁拂袖长叹:“此子有奇表,日后必成我大唐的股肱之臣,栋梁之才,你若忠心为大唐社稷效力,其成就可亚其父!!!”
“哈哈哈!臣本沙陀人,本姓朱耶,承蒙皇恩得赐国姓!今日,小儿红口白牙的一句妄言,竟然得到陛下赐字,皇恩浩荡,永记五内!”李克用叩拜唐昭宗,并转身对着少年李存勖讲道:“你以后就叫李亚子了!”
“李亚子……李亚子……我以后就叫李亚子了。”少年李存勖小声呢喃着,全然没有在意满朝的文武百官。
“李将军平乱有功,传朕诏:擢任李克用为陇西郡王!赏黄金千两,白银万两,良田两千顷。官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其子可世袭其爵位!”唐昭宗快意道。
李克用听罢立即俯身叩谢皇恩道:“谢陛下!陛下万岁,大唐万岁!”
群臣也是附声道:“恭贺李郡王!陛下万岁,大唐万岁!”
“眼下,贼人兵锋正劲,此战关乎大唐社稷存亡,万不容失。依李爱卿看来,该派遣何人拒敌啊?”唐昭宗敛起了先前的笑意,一脸肃然,像是有意试探般双眼直勾勾的盯着李克用,期盼着答案。
没等李克用回话,人群中站出一人,厉声道:“凤翔据长安不过百里,此等国难当头,如不能必胜且速胜,则社稷不稳,前途危殆!所以,此战必须是我朝最为勇猛的将帅出征,以彰天威,以震诸藩,断其僭越之念!”来人正是李克用密友,左监门卫将军张承业道。
李克用听罢,与张承业对视后,附身叩首道:“陛下,既然军情如此危急,臣愿领战,即日点兵出师,誓破李茂贞!”
唐昭宗闻罢,心中巨石落下,也是泪眼婆娑的一把握着李克用的手,指天道:“天佑大唐!有卿一言,朕与百官,及全长安的百姓都可安心了!”
“亚子也愿同父亲大人一起,上阵杀敌,为国除贼!”少年李存勖显然打小就和父亲过上了征战的日子,听到父亲即将出师,竟然有些兴奋的对着李克用叫道。
“好!好!好!为父带着你,为父哪次没有带着你啊!小亚子,嗯……”说着,用他那络腮的胡子往少年李存勖的脸上蹭道。
将门父子,铁骨柔情。没有料到,征战四方的大将军宠溺自己儿子的方式和寻常百姓家父子之间撒娇腻歪的日常,并无二致。唐昭宗看在眼里,心里却是五味杂陈。只见,唐昭宗掩面用衣角擦拭了眼角的泪痕,对着李氏父子道:“战场凶险,此战更是关联重大。朕对此子颇为喜爱,朕有意收为义子,朕意:让小亚子在宫中陪着朕,一来宫中衣食富足平安喜乐,不似战场上万般凶险;二来将军可以心无挂碍,全力杀敌平乱。朕膝下长女才八岁,几位殿下稍长的蹒跚学步,幼小的更是襁褓咿呀。故而,对小亚子甚为怜爱。将军放心!朕已经为小亚子找好了名师,自即日起:小亚子便同朕的爱女一同入崇文馆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无不涉猎。至于战法,武艺亦有专人督导。如此安排,李卿家以为如何啊?”
李克用心里明白,眼下藩镇割据,唐王朝势微,唐昭宗这招“以子为质”不言而喻。但是,天下大乱,时局动荡,人心难测,陛下对臣子心有猜忌,实属正常。可是这一切,前人造的因,却要自己那才十岁大的儿子去吃结下的果。稚子何其无辜,无端给卷入这朝局的斗争当中。李克用自是不愿的,他愿意承受一切,只要他可以。面对唐昭宗周详的安排,李克用始料未及,半响不知如何应答,本能的回道:“这个……这个……出门匆忙也没有知会这娃儿的母亲,那妇人最心疼这小崽子。”
谁都听得出这不过是搪塞之言,唐昭宗有些不悦,假意没有听清李克用的话,扯着嗓子抬高声音继续问道:“李爱卿,让小亚子留待宫中,你可愿意?”
“臣愿意!父亲膝下已有六个儿子了,亚子已经有了五个弟弟,一直想有个妹妹。眼下,正好!父亲,您觉得呢?”没有想到少年李存勖如此早熟,看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为了不开罪君王,自己主动站出来拉着父亲的衣角一脸天真的讲道。
李克用见状,也是晃过神来,眼下这情形似如箭在弦,已是没有转圜的余地,自己若是再作忸怩之态,激怒了天子岂不是自找苦吃,赶紧叩谢道:“多谢陛下!亚子能够常伴陛下左右,聆听教诲,真是莫大荣幸!臣必继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以全陛下的恩德!”
“众位爱卿,以为如何?”唐昭宗欣然对着百官讲道。
“陛下英明!吾皇万岁!”群臣跪拜道。
“好!传朕令:封李克用为虎骑将军,领兵十万即日迎战李茂贞!”唐昭宗快意道。
“哈哈哈!”唐昭宗欢快的往后宫走去。
“陛下起驾!退朝!”
宴散,群臣作鸟兽散,内务府一掌事太监将少年李存勖领走了,李克用望着儿子的背影无奈悻悻离去。
夜深,兴庆宫后院,唐昭宗已然进入酣睡,嘴里念叨着:“亚子,朕之义子;亚婧,朕之爱女。”如此往复,一遍又一遍。
为您推荐
小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