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穿越水浒之武松要上位》李彦曹彬已完结小说_穿越水浒之武松要上位(李彦曹彬)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
小说介绍
《穿越水浒之武松要上位》,是作者大大“林响溪”近日来异常火爆的一部高分佳作,故事里的主要描写对象是李彦曹彬。小说精彩内容概述:“我还有个疑问,乔老丈是如何判断此物的产量?”乔粟老汉躬身道:“回武长老的话。石帮主只给了我二百斤种料,说此物十分珍贵,小人担心一次下种导致种植失败,故而分三批下种,每次下种五十斤,每批之间间隔二十天,一旦出现问题,还可以设法补救。之后,小人在三批作物中各选了一株长势中平的植株进行观察,每隔三天都会...
第17章
乔老汉闻言一怔,定了定神道:“小人一生碌碌无为,只有些种庄稼的本事。蒙石帮主大恩,将伺候此宝的机会给了小人,我岂能不用心操持。
小人第一次接触此宝切块分芽时,就判断此宝并非药材而是食物,那股食物特有的清香,小人绝对不会闻错。
开始小人以为此宝是一种少见的芋头或山药,可种下之后我才发现此宝长势极快。据小人判断,只需百日即可结果成熟,仅凭这一点就绝非芋头和山药可比。”
武松忍不住赞道:“老丈果然是操持农事的一把好手,不但知道南方的芋头,还能凭借种苗的长势就判断出此物的生长周期!”
[芋头:芋头最早产于中国、马来西亚以及印度半岛等炎热潮湿的沼泽地带,因其种植需要大量用水,且保存和运输不易,在宋时北方十分罕见。]
石勇见武松没有生气,急忙介绍道:“这位乔粟老汉是咱们鱼龙帮特才营农科唯一一位甲一档的人才。别看他一副庄户老汉的模样,其祖上曾出过多位司农官,他本人对农事的了解,比现在司农寺的所有官员都精通。”
武松闻言,上前亲自扶起乔粟老汉。勉励乔粟的同时,武松对石勇发掘人才的能力赞赏不已。
“我还有个疑问,乔老丈是如何判断此物的产量?”
乔粟老汉躬身道:“回武长老的话。石帮主只给了我二百斤种料,说此物十分珍贵,小人担心一次下种导致种植失败,故而分三批下种,每次下种五十斤,每批之间间隔二十天,一旦出现问题,还可以设法补救。
之后,小人在三批作物中各选了一株长势中平的植株进行观察,每隔三天都会刨开泥土观察根茎的变化情况。
武长老你现在看到这些开花的是第三批,第一批的块茎已经成型,每株结块茎六至八个,我以预留的种料单个重量进行估算,预估单株产量应该在五斤左右。
现在一亩地可栽种八百多株,那亩产就有四千斤!此宝水分并不算大,也易于保存,一亩地即使一年只产一季,其产出养活一家五口绰绰有余!
小人就想,我华族供奉稷神数千年,终于感动上天获赐此等宝物,可谓我大宋百姓之福!天下万民再无忍饥挨饿之苦!
石帮主、武长老,你们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善事呀!小人代天下万民感谢你们!”
乔粟老汉越说越激动,不禁又泪流满面,想要下跪。
武松一把挽住乔粟老汉的手臂道:“老丈不要激动,你尝过此物吗?”
乔粟老汉急忙摆手道:“此物如此精贵,老汉怎敢偷吃。尚未做种的宝贝还有五百九十二颗,每一颗我都用麻布裹好,外罩纸袋,存放在地窖之中,若是少了一颗,武长老可以取我项上人头!”
武松略一沉吟,回头对石勇道:“既然乔老丈说这东西是吃食,那总得有人尝尝吧。这样吧,你让人去取三十颗上来,用大锅煮了,今天我请大家吃个新鲜。”
石勇错愕道:“二郎,这东西如此精贵,就这么吃了岂不可惜?”
乔粟老汉也连连告饶:“武长老,不,不,不!都怪小老儿多嘴,这宝贝数量如此之少,不能让我等卑贱之人浪费了。”
武松和颜悦色道:“老丈心中不是有个宏愿,让大宋再无饥民吗?如果我们自己都藏着掖着不舍得吃,又如何把它推广到整个大宋?种庄稼的人都吃不饱饭,那还要庄稼干什么?”
乔粟老汉一脸震惊道:“武长老如何知道我心中所想?”
武松并未回答乔粟的问题,继续道:“再说,那边第一批还有二十天就成熟了,到时我们就有四五千斤种料,也不少这三十颗。”
虽然乔粟老汉还是不同意,但石勇早已安排人去起锅烧水去了。
乔粟老汉此刻心情十分复杂,既有期待又有惶恐,半天才问了武松一句:“武长老,此宝叫什么名字?还请赐教。”
“土豆!”
“土豆?这个名字是不是有些草率?”
“是的,叫土豆不好吗?”武松笑着反问。
乔粟老汉低声念着,半晌突然抬头,眼中放出兴奋的光芒道:“对,土中结出的金豆!这个名字真好,多谢武长老赐此宝名字!”
武松忍不住摸了摸鼻子道:“好吧,其实我就是这个意思。”
其实乔粟很想问武松,土豆是何方物产?
但他已年过半百,知道这种惊天秘密还是不要打探得好,于是虚心向武松请教起种植土豆的技巧来。
武松小时候家庭遭遇变故十分困难,所以课余时间还真种过几年土豆,虽谈不上种土豆能手,但绝对比乔粟老汉从头摸索要强上许多。
“……,发棵期、盛花期水分要充足;结薯初期要适当控水,少浇水或不浇水;结薯初期,块茎长至半寸以上时,要视天气和土壤墒情及时灌溉;结薯后期和收获前,要控制水分,避免浇水,防止病害发生和烂薯。
对了,土豆虽然容易栽种,对肥力不是很挑,但是它喜欢钾肥,在结薯期适当追加钾肥可以提高土豆产量。”
乔粟老汉一脸茫然道:“小人听过厩肥、畜粪、绿肥、草木灰、蚕矢、缲蛹汁、骨汁、豆箕、河泥等肥料,这‘甲肥’却不曾听过,还请武长老赐教。”
武松失笑道:“叫法不同而已,就是草木灰,结薯期前后可以适当多追加些草木灰。”
乔粟老汉急忙点头,把武松今日所讲要点牢牢记在脑中,准备等武松走后,让他儿子一一记录下来备忘。
“小人之前就听过武长老徒手搏虎、孝义天下的事迹,没想到武长老对农事还如此精通,若是入朝为官,做个大司农都绰绰有余。”乔粟老汉一脸心悦诚服。
武松摇头道:“我只是碰巧知道这东西的种法,对于其他庄稼我可是一窍不通。这土豆能否推广到我大宋寻常百姓家中,还需要老丈这样真正的农人努力啊。
据我所知,这土豆如果种植得精细,亩产甚至可以破万!但我不追求那么高的产量,因为达成条件太过苛刻,就像老丈所说,一家五口一亩地五千斤土豆解决吃饭的问题,那就是我们最大的功德。
老丈,你有没有信心将土豆的亩产提到五千斤?让后世百姓都记得你乔粟的大名!”
乔粟老汉只觉胸中热血沸腾,锤着胸口道:“武长老放心,这三亩土豆是我第一次试种,有了你的指导,我有信心让所有人都能种出亩产五千斤的土豆来!
如果办不到,我乔粟愧对先祖,愧对百姓,不用您来责罚,我就自裁在这片地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相信老丈言出必果!走,我们再去看看那边的辣椒长势。”
武松指着庄园后侧不到半亩的一片植株,不到半人高的植株上已经点缀了不少红色和青红相间的果实。
没错,那正是另外一种不该在此时出现在大宋土地上的植物——辣椒。
为您推荐
小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