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走安阳:高考中的城市密码董作宾李济无删减+无广告(董作宾李济)热门网络小说_最新完本小说行走安阳:高考中的城市密码董作宾李济无删减+无广告(董作宾李济)

行走安阳:高考中的城市密码董作宾李济无删减+无广告

行走安阳:高考中的城市密码董作宾李济无删减+无广告

余文国

本文标签:

火爆新书《行走安阳:高考中的城市密码董作宾李济无删减+无广告》逻辑发展顺畅,作者是“余文国”,主角性格讨喜,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该书作者査阅统计出自2001年以来二十余年全国各地各科高考试卷,从中遴选出122道含有安阳元毒的高考试题,涵盖历史、语文、政治、地理、数学、化学等学科,再由此选出其中考点精准对接安阳的,通过高考试题引入主题,层层解锁高考背后的安阳城市密码,将当下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热点、关注点和悠久丰厚的安阳历史文化有机融合,紧抓一个城市的核心点,绘制出一幅精准的城市前世今生图。...

来源:ygxcx   主角: 董作宾李济   时间:2025-05-19 12:06:49

小说介绍

《行走安阳:高考中的城市密码董作宾李济无删减+无广告》是作者 “余文国”的倾心著作,董作宾李济是小说中的主角,内容概括:九世之乱延续近百年,直到盘庚迁殷(今安阳)后才最终结束。据《竹书纪年》记载,直到商纣王亡国,整整273年商朝再未迁都。但王位继承问题在殷商时期始终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商朝之后的西周王朝,吸取殷商的教训,在王位继承方面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就是《春秋公羊传》所载的“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第9章

“夏传子,家天下。”这是中国古代的启蒙读物《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历史文献记载夏朝第一个国君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继承了禹的位置。从此,中国历史开启了王位世袭制,有了“家天下”的局面。夏朝之后的殷商王朝,王位是如何继承的呢?2019年全国Ⅰ卷历史有这样一道考题:“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什么问题?”答案是王位继承方式变化,即殷商时期的王位继承有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两种,发展到西周时期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殷商王朝时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两种制度的混用,造成王位继承处于混乱状态。因为继位之弟往往不愿意再把王位交还给兄之子,而想要传给自己的儿子,形成了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的“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争夺局面。
这一动乱历经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九王,故名“九世之乱”。九世之乱延续近百年,直到盘庚迁殷(今安阳)后才最终结束。据《竹书纪年》记载,直到商纣王亡国,整整273年商朝再未迁都。但王位继承问题在殷商时期始终没有真正得到解决。
商朝之后的西周王朝,吸取殷商的教训,在王位继承方面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就是《春秋公羊传》所载的“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一制度为后世历代王朝所沿袭。
殷商王朝是如何灭亡的
提起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暴君,你会想到哪些君王呢?恐怕不少朋友会脱口而出:“商纣王!”甚至还会说出“助纣为虐”“暴殄天物”“酒池肉林”等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成语、典故。
众所周知,殷商王朝在最后一个帝王——纣的时期走到了尽头。那么,周武王究竟是哪一年灭商的呢?历来众说纷纭。司马迁《史记·殷本纪》记载:“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利簋是迄今记录此事最早的青铜器,利簋也被称为武王征商簋,铭文大致意思是“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商都。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做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这一记载从时人器物角度进一步证实了牧野之战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商周王朝断代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商周分界(武王伐纣)认定为公元前1046年。
为什么实力雄厚的“大邑商”会被“小邦周”很快灭掉呢?
《周易·革卦·彖传》中记载:“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是“革命”一词的由来。“顺乎天而应乎人”一句特别值得寻味。此时殷商王朝已是“诸侯皆叛”,三分天下周有其二,而商纣王正在征伐东夷。周武王乘虚蹈隙,率众伐纣,双方在牧野展开激战,纣王临时凑集的奴隶阵前倒戈,引导周军进攻商都,纣王鹿台自焚而死,殷商王朝寿终正寝,就此灭亡。
是非功过留待后人书。商纣王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2018年新课标Ⅲ卷历史第42题有所涉及。这是一道开放型历史题,考查到对商纣王的历史评价。题目提及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如下表所示。
[上上
(圣人)上中
(仁人)上下
(智人)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愚人)尧、舜
周文王
孔子孟子
屈原
荀子子贡
范蠡
廉颇老子
商鞅
韩非齐桓公
吕不韦
荆轲秦始皇
李斯
陈胜宋襄公夏桀商纣]
东汉班固显然站在儒家正统思想角度审视古人,夏桀、商纣王,甚至秦始皇都成为暴政、暴君的代名词,故评价很低。如果我们以马克思主义史学观评价,秦始皇对国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塑造是有功的,甚至有人评其为“千古一帝”。商纣也应一分为二来看待,司马迁承认其“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统治前期拓展疆域,传播文明,也是曾有作为的帝王。但其最终在历史上落了个身败名裂的结局,商朝子民远去父母之国成亡国之臣,殷商故地沦为千年废墟,令人唏嘘不已!
殷商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半字书香回复书号88476

为您推荐

小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