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后的我们L
懒人鱼著长篇现代言情小说《90后的我们L》,男女主角林小北李闲身边发生的故事精彩纷呈,非常值得一读,作者“懒人鱼”所著,主要讲述的是:每天晚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的时候就会想:“如果能在人体发明个睡眠开关键就好了像智能机器那样,按钮开就是精神饱满的一天,按钮关就进入睡觉模式给身体蓄能充电,这样世人就不必再为失眠而烦恼,也少了很多病痛·······”失眠的烦躁想必大家都应该经历过,闭上眼辗转反侧就是睡不着;脑子却像过电影似的倒带过去发生的事记忆的旋涡从小时候和李闲在一起开始倒带播放!李闲是我表妹,比我小2岁,出生在河北张家口的一个...
来源: 主角: 更新: 2022-12-06 20:04:55
【扫一扫】手机随心读
- 读书简介
长篇现代言情小说《90后的我们L》,男女主角林小北李闲身边发生的故事精彩纷呈,非常值得一读,作者“懒人鱼”所著,主要讲述的是:每天晚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的时候就会想:“如果能在人体发明个睡眠开关键就好了像智能机器那样,按钮开就是精神饱满的一天,按钮关就进入睡觉模式给身体蓄能充电,这样世人就不必再为失眠而烦恼,也少了很多病痛·······”失眠的烦躁想必大家都应该经历过,闭上眼辗转反侧就是睡不着;脑子却像过电影似的倒带过去发生的事记忆的旋涡从小时候和李闲在一起开始倒带播放!李闲是我表妹,比我小2岁,出生在河北张家口的一个...
第1章
热门小说《90后的我们L》近期在网络上掀起一阵追捧热潮,很多网友沉浸在主人公林小北李闲演绎的精彩剧情中,作者是享誉全网的大神“懒人鱼”,喜欢现代言情文的网友闭眼入:但却有我们很多难忘的童年回忆。我出生在北京大兴区的一个村里,6岁父母离婚后因为我是老小,我判给我妈。从此在姥姥家和李闲生活在一起。李闲是我二舅家的独生女,我90年属马,她92年属猴...第1章 童年往事&难忘 试读章节
每天晚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的时候就会想:“如果能在人体发明个睡眠开关键就好了。像智能机器那样,按钮开就是精神饱满的一天,按钮关就进入睡觉模式给身体蓄能充电,这样世人就不必再为失眠而烦恼,也少了很多病痛·······”
失眠的烦躁想必大家都应该经历过,闭上眼辗转反侧就是睡不着;脑子却像过电影似的倒带过去发生的事。
记忆的旋涡从小时候和李闲在一起开始倒带播放!李闲是我表妹,比我小2岁,出生在河北张家口的一个小乡村。比起山清水秀的南方小镇,那里实在算不上什么好地方。但却有我们很多难忘的童年回忆。
我出生在北京大兴区的一个村里,6岁父母离婚后因为我是老小,我判给我妈。从此在姥姥家和李闲生活在一起。李闲是我二舅家的独生女,我90年属马,她92年属猴。
在那个年代,离婚率没那么高,这就免不了上学时候会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再加上我头脑不是很灵光,反应总是慢半拍;平时话也不多,性格木讷。调侃我的,给我起外号的就更多了。不过对此我一般都视而不见。
而李闲却恰恰相反,她是那种看见别人就会主动搭讪,见鸡鸭鹅都要追上去拔下几根毛的主儿,走到哪都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霸道模样。即便如此,她对我这个姐姐倒是出奇的好。
那时候二舅家在北京包工程,家庭条件算是不错的,所以她总会有很多新衣服和零食。
每次他爸妈给她寄回来好吃的好用的新鲜玩意儿,她都很大方的分一半给我。上小学开始她每天有1块钱的零花钱。而我妈为了避免我太委屈,即便不富裕,也会给我准备每天5毛的零花钱拿给姥姥让其给我零用。
都说穷养儿富养女,李闲算是扎扎实实富养着的,虽然二舅和二舅妈没什么文化,但还是尽可能以最好的条件养育她,这也可能是李闲性格开朗,天不怕地不怕的原因。
虽然是个小女孩,却总一副男孩子的样子和小伙伴们耍。有时候她还欺负其他小男孩,搞得隔三差五就有同学家长找上门。
不过我们家人向来不畏惧这些,总觉得不管男孩女孩都应该厉害点才好,至少到外面不会受欺负。对此我们家人总有说辞和办法打发那些找上门的家长。
而姥姥、姥爷到大舅、三舅、小舅都很喜欢表妹的性格。哦,忘了介绍,我姥姥一共5个孩子,4男1女,我妈是唯一的女儿,两个哥哥、两个弟弟。李闲除了在外厉害这一点,还有两个招人喜欢的特性就是喜欢唱歌、跳舞、不挑食。属于那种街坊四邻给一根黄瓜,唱半天那种,嘴还甜。再加上她胃口比较好,从不挑食,给什么吃什么,饿的极了,连家里的生白菜帮子,也能拽下来啃两口。
而我就是那种半天憋不出个屁来,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还挑食的闷葫芦。说实话要是我是长辈也会喜欢李闲那样的“开心果”。
除了天生一说,这可能跟环境有关。在姥姥家属于寄人篱下,虽然我不怎么爱说话,但心里知道的事不少。村里的人总说外甥狗,吃了就走。
不管我在不在场,经常挂在嘴边。他们那时候可能觉得我年纪小,啥都不懂,所以总肆无忌惮的当口头禅说。加上姥姥姥爷的严厉,导致我跟家里的亲戚说话总是小心翼翼,支支吾吾的。
所幸我和表妹关系很好,一起玩、一起睡。后来她把同龄的小朋友欺负的没人跟她玩了,只要我的同学一来找我玩,她饭都没吃完,拿起鞋没来得及穿就追着我往门外跑。样子特别搞笑。
当然我俩也有矛盾的时候,不过每次隔不了多久,她就会巴巴的过来叫着:“姐,咱们一起去河边吧!”
回来的时候不是衣服湿了就是脏的不像样,姥姥每次见状都会生气的拿着笤帚疙瘩追着我俩打一顿。
那时候我比较傻,就站着不动。倔强的心想:“打吧,有本事打死我。”李闲就比较机灵,总是秉承着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原则撒腿就跑。
事后姥爷会跟我说:“你看你妹妹多聪明,跑一会回来,你姥姥也就忘了。你呢?跟木头似的杵在那等着挨揍。”现在看来我这种性子确实不讨喜,有点自找的意思。所以在我与她之间,姥姥姥爷更宠李闲。
后来经人介绍,我妈再婚,和继父去北京打工。那时候我7岁,放假时候会去我妈那,我很喜欢继父,他对我也特别好,甚至迄今为止我都不认为他是我的继父,而是我的亲爹。
因为他远超亲生父亲那样疼我。那时候物质还处于比较匮乏的年代,罐头一般是生病了才能吃到的,什么干脆面和火腿肠更不是随时随地能吃到的。可每次爸爸打工回来,都会带一整箱小浣熊干脆面和王中王火腿给我。
光打开包装就能闻到方便面的香味,捏成小块放进嘴里好吃的不得了。为此我和李闲总是傲娇的拿着到外面吃,故意当着其他同学面显摆。看见有的同学馋的的不行了,再故作大方的给他们分那么一点。
记得我都已经很大了,说要骑马,爸爸也会乖乖趴下任我骑,连我妈都说别太惯着我。有一次我妈生病,我去用暖壶倒水,不小心烫到了手,哭了起来,他在门外听到哭声,赶紧跑进来马上背着我往医院跑。因为是晚上,那时候不像现在打车那么方便,他背着我跑了好几里路才拦住一个车把我送去医院查看,其实我烫的并不严重,只是开水滑落到手指,按现在人的处理方式,冲冲凉水,抹点牙膏就没事了。
假期结束回姥姥家后,李闲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起了水痘,就是浑身上下都长了很多黑色豆子大小发痒的疱疹。看起来有点恐怖,而且传染性极强。
因为担心我被传染,当时姥姥姥爷想让我暂时去大舅家住几天,但这个病怕受风,不能出门,只能在家养着。这对爱出去玩,在家待不住的李闲来说简直就是折磨。
我看她哭的可怜想陪她在家玩几天,所以就没去大舅家。庆幸的是我因为从小在北京打了疫苗,身体里可能有抗体,并没有被传染。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下,其实李闲也打过疫苗,只是她是在老家的小乡村打的,听说当时有的乡政府不作为,弄虚作假才导致她白挨了一针一刀。
为啥还多了一刀?据说当时带李闲去打疫苗时,由于她太不老实,好几个大人按着她打;还是禁不起她浑身扭动,导致针头崴进屁股里,不得已才开刀取出针头。要说李闲也是够倒霉的,经历一针一刀的磨难打得疫苗,还是假的。以至于到现在偶尔想起,家里人还会拿这事儿调侃她,白受罪了。
不知道为啥李闲从小觉少,每天早早就起来了。我又偏偏喜欢睡懒觉,搞得她起来我就得跟着起来;不然显得我这个当姐姐的还不如妹妹懂事。
所以光我俩的时候,我会跟她说,:“你能不能不要每天起那么早?”但是她压根听不懂我的意思,直接甩我一句:“姐,你想睡就睡你的,我真是睡不着。”那时候我一直不懂,为什么她永远那么精力充沛,现在才知道有种人天生觉少,永远活力四射、精神旺盛。
我姥爷是我们家族的大家长,每年到八月十五中秋节,总会有很多叔叔伯伯、大爷舅舅的来送礼。
多数都是月饼、鸡蛋糕什么的,而我和李闲最看重的还是少有的点心盒子。就是一个红色糕点盒子里有蛋糕、沙琪玛、还有特别硬的不知道什么很难吃的枣泥饼子。
当然这些都不是我俩能看得上的,我俩中意的是蛋糕中间上面那一点奶油,每次在窗前看见来送礼的是拿着那种盒子的点心,我俩叫人的声音都比送别的长辈叫的洪亮和欢乐。
待瞅准时机,发现姥姥姥爷都不在的时候,我负责门口把风,她负责去西屋偷拿出来,我俩一起分享那垂涎已久的奶油。
在第一次行动成功后,我俩满足又得意。于是第二天马上进行了二进宫,我刚在门口站好岗,听见大街门一响,马上发现不对,赶紧对暗号说:“闲闲,你不是要上厕所吗?”
我紧张的神色,还是让姥爷发现了端倪。于是站在院子中间就喊起了李闲,谁曾想这一喊直接给李闲吓得尿了裤子。最后这场偷吃以我俩挨顿鸡毛掸子收场。
其实本来可以只挨顿骂的,但是我姥爷看见被我俩霍霍的不成样子的蛋糕,实在觉得我俩太欠揍了。一边声大劲小的打着,一边说:“以为不舍得给你们吃呢,还学起偷来了;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这都跟哪学的,谁教你俩的坏毛病!”
那时候觉得好吃的要命,馋的要死的那一点点奶油,现在看来其实根本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奶油,口感有点像蜡,一点也没有奶油的软绵和香甜。
有天晚上我俩和姥姥姥爷趴在被窝里一起看《少年包青天》,有个片段是一个无头尸被安排在马上狂奔,我俩吓得不行。
恰巧这时候李闲拉肚子要上厕所,姥爷一向比较严厉,才不管那个,直接说自己去,不让我姥姥陪着(农村的厕所是在院子里)。于是就成了我跟李闲畏畏缩缩、战战兢兢的拿着手电筒到院子里如厕。
李闲一边拉还不忘一边说:“姐,你离我近点,你可千万别先跑回去啊!”
我一边嫌弃一边笃定的说:“那么臭,站这就行了,手电不是给你照着呢。放心!我不会先跑回去的”。
没曾想,话音刚落,就听见院子里突然发出诡异的沙沙的声音,我马上说:“闲闲,你听见有什么动静了吗?”
她搜的起声,屁股都不知道有没有擦就蹿进屋子里了,吓得我也赶紧紧追其后,跑了进去。但是一进屋我俩又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笑完我忍不住问她:“你擦屁股了没?”她要面子的说:“擦了,肯定擦了,就是不知道有没有擦干净···要不你去里屋再给我拿点纸,我再擦一遍。”
我说:“好!一边去拿一边小声嘟囔:“这家伙肯定是吓得没擦,还死鸭子嘴硬,不好意思承认。”
由于李闲从小保持着不爱挑食的好品格,还特别喜欢吃饭吃零食,虽然没我长得高,但体重一度超过我。我的童年基本是靠院子里那棵苹果树养大的,我一天都吃六七个苹果,就是不喜欢吃饭。
每次一上桌,看见碗里的饭都愁的不行。有时候趁姥姥看不见的时候还悄悄让李闲解决,不论给她盛多少饭,她总能吃的干干净净。
为此姥姥总说:“这俩崽子,快愁死我了。一个死不吃,一个吃个死,一个怕饿死一个怕撑死。”那时候我们全家都很佩服李闲那好似无底洞的胃。
有一次姥姥怕我饿着,给我盛了半碗米饭;非看着让我吃完,没曾想,我硬塞了两口;就吐在碗里了,导致恶心的她们也吃不下去了。
后来倒是再也不逼着我吃饭了,改成天天让我吃健胃消食片,起初我觉得酸酸甜甜的还不错会按时按点的吃,后来我就悄悄扔了,假装吃了,时间长了她们觉得这药不管事也就不让我继续吃了。
上初一的夏天开始,姥姥让我俩到离家不远的小河边去洗自己的衣服。李闲总能想到偷懒的主意躲过去,老实的我却开始了每周末到河边洗衣服的工作。久而久之,成了我洗我俩的衣服,李闲成了陪同,每次我洗衣服,她跟着我在河边玩。
偶然一次,可能是老天觉得我太辛苦了,给我点奖励。我居然在洗完衣服要走的时候发现石头缝隙有一张2块钱的人民币,我看四下无人立马觉得这是老天恩赐,便占为己有。
过了一会儿,李闲看见我把那张湿了的钱晾在太阳下面。过来问我:“姐,那是你捡的?”我说:“嗯”。她立马兴奋起来:“太好了,太好了,又有钱花了”。仿佛是她捡了一样。
回去的路上,她不停的打探着:“姐,你打算这钱怎么花呀?我觉的咱们去买点芝麻豆、唐僧肉····”
我打断:“你不是有一块钱零花钱吗?”故意逗她:“这个钱,我打算交给姥姥或买根自动铅笔”。
她瞬间大失所望,脸上一下没了刚才那股兴奋劲儿。但又马上开启说服我的模式:“哎呀,我的钱早花完了,你这上交什么呀,你捡的就是你的了,买什么自动铅笔呀,你想买自动铅笔是正事,直接要就行,没必要花这个钱”。
我不再逗她一本正经的说:“我想留着攒起来到时候买根跳绳,咱们一起玩,她立马否决我说“跳绳也可以直接跟我奶奶要钱,你要不敢说,到时候我去说;这个钱还是应该现在去买···”
我拗不过她,也不想听她在我耳边念经,于是我俩把衣服放回家晾完就高高兴兴的奔向小卖部了。
在我12岁的时候,我妈嫌北京的盛夏太热,一个人哄孩子太累。带着我3岁的弟弟回来避暑,这样一来,我的每个暑假生活除了写作业就是哄我弟。李闲则去北京找她爸妈,享受50天左右公主般的生活。
我弟小小年纪不知道为啥脾气特别暴躁,稍不如意就会哭个没完没了。我妈打他也不好使,我看他哭的厉害,想抱上去哄哄他,没想到赶上他正有火没处撒的时候,直接朝我脸上就是一顿抓挠。
虽然我和他没有长时间生活在一起,没什么感情基础,但还是很喜欢他。所以即便他给我脸上挠了几道子,我也没生气。
倒是我妈急了,上去又是一顿打,直言:“把你姐姐脸抓花了,以后没人要了,你管她一辈子吗?”
虽然那时候我弟只有3岁,压根儿听不懂,我妈还是一边看着他一边教训着。
由此可见,我妈并不重男轻女,连有什么吃的也是我和我弟一人一半,即便他还小,我一般会说:“给弟弟吧,我不吃”。我妈还是强塞给我说:“他吃不了多少,你吃你的。”
也许是一奶同胞的血缘关系,每次看着我弟胖嘟嘟的小脸蛋儿,我都忍不住想捏捏,然后亲上一口。
我爸也是,虽然有了亲生儿子,但对我这个继女还是一如既往的疼爱。每次从北京往回稍东西都特地给我买两箱子小浣熊干脆面和一箱子王中王火腿肠。
因为他知道我挑食不怎么爱吃饭,却喜欢吃这些,即便他本身不怎么富裕,也会经常买给我。就连我第一次吃猕猴桃也是他买的,第一次我看见以为是放的时间久了,长毛的山药蛋子呢(我们那叫土豆普遍都说山药)后来打电话才知道那是一种维生素含量很高的水果。
不知道为什么我好像生来就不喜欢吃饭,格外偏爱方便面、火腿肠、苹果等各种水果,当然也包括第一次吃的猕猴桃。
相比我爸妈,姥姥的举动却让当时的我很受伤。一次,我哄弟弟在门口玩,他不小心摔倒了哭了起来。姥姥从屋子里听见哭声立马小跑出来大声呵斥我:“咋回事,让你看个孩子,你都看不好?”
我虽然也很担心弟弟摔倒受伤,但听到这话还是忍不住小声的嘀咕句:“是他自己摔”。就因为这一句话,她拿着着急出来还没来得及放下的葫芦瓢,照我头上就是猛猛的两下。
瞬间给我打得有点懵,等我迟疑了一会缓过神来发现,我旁边好多同学都面面相觑。对于一个十来岁已经有自尊心要面子的孩子来说,这无疑是一次精神和身体的双重伤害。
如果说这次的事情是偶然,那么接下来她的操作才真是让我难以接受,总觉得姥姥是故意给我找罪受,折磨我。
北方的朋友都知道张家口的冬天有多冷。不干别的,光是出门听着寒风凛冽的呼啸声都冻的直打颤,我姥姥居然让我在寒冬腊月洗衣服。
每次不得已端着衣服和盆来到河边,看着一边冻成冰,一边流出的透心凉的河水,让我心里多少有些怨恨。
当衣服洗到一半,看着自己冻的红肿的手,愤怒又加升一级。
回到家,我鼓起勇气跟她商量:“姥姥,天儿实在太冷了,水实在太冰了,能不能冬天烧点水在家用温水洗?看我的手都冻成这样了”。说着伸出手让她看,希望能得到同情和我想要的答案。
万万结果没想到,姥姥直接讽刺的说道:“哟,这点苦就受不了啦,又不是千金小姐,虚成这样,真是矫情”。
我听完没再说话,知道说什么也没用,委屈的回到屋子里偷偷的小声哭了起来。
按我姥姥当时的脾气,如果我哭的大声让她听见,会继续骂我,还会说:“咋的了,苛待你了吗?给你吃、给你穿的···”所以为了避免听到这些话,我尽量压低哭声,小声抽泣。
有段时间我一度怀疑,姥姥为什么会变成那样。之前就算不太喜欢我,偏爱李闲多一些,但却不至此。
我也不敢多问,谁让姥姥一向是专权主义,她说的都对,哪怕她说的不对,我要是敢顶嘴,就给我扣个大逆不道、不好管的帽子。于是我打算先忍着,等我妈回来再说。
好不容易盼到春节我妈回来了。我趁四下无人的时候,打算将我的委屈悄悄告诉我妈,让我妈替我主持公道。
谁知道当我把事情原原本本的说完,满脸期待着等我妈安慰我的时候。她却不以为然说:“那怎么办?那是我妈,我总不能去骂她吧,没少你吃少你喝的,你以后还要在这个家里待呢···”
我听完虽然很失望,但也没再继续多说什么,只是从此以后有什么事都不在和我妈说了。
直到长大以后,她总说我跟她不亲近,不像其它母女那样亲密无间,我跟她说了这件事,她依然当年的那副言论,没有丝毫改变。我特别无奈的说:“哪怕你当时管不了,至少安慰安慰我也行呀,可是你呢,当什么都没发生过。”
到现在我都不能理解,明明姥姥那么疼爱妈妈,宠爱她唯一的女儿,就算爱屋及乌也不应该这么对我呀!
在我稍大一点,大概13岁左右的时候,我不像以前那么挑食了。有次我们一起吃饭,眼看桌上那盘青椒炒肉不多了,我姥姥马上给我使了个眼神,示意我别吃了,留给你妈吃吧。
我收到信号,立马撂下筷子走了。类似这样的事,不仅发生在与我和我妈之间,还有我舅舅舅妈回去吃饭的时候也是如此。
不过到现在为止我妈都不知道这些事,因为打从那件事无果后,我就什么都不跟她说了。
当然这些我也不会跟李闲说,因为她还小,我怕我跟她说了,她没心没肺的马上就跟家里的长辈说了,到时候人尽皆知也不太好。
而且姥姥一直都对李闲很好,对外也是老实巴交,给人很友好的印象。说了貌似不太合适,别到时候没讨回公道再被扣上事多,矫情、不好照顾的帽子。为此我选择闭嘴。
反正不妨碍我和李闲的关系,她还是陪伴我的开心果。
除了李闲,还有一个人堪称我童年的一束光,这个人就是我小舅,他除了在我姥姥对我实行暴力的时候阻止,也会在我伤心难过的时候宽慰我,甚至有时候从他仅有的零用钱里挤出5毛钱给我零花。
时间久了,慢慢的我开始依赖小舅,特别希望他每天都在家,有时候他一两周都不回来,我会比想我妈还想他!
其实我姥姥也不全然对我都不好,她也曾温暖过我。我和其它小伙伴在玩跳皮筋儿的时候,她看见我上衣角有个小口子,我卖力跳完撑了一下扯更大的洞···我有点害怕的回家,尽量避开她的视线,悄悄钻进屋子里,担心她看见会数落我一顿,埋怨我几句。
没想到她一进来就说:“把鞋穿上,跟我走”。我小心翼翼的穿好鞋跟在她屁股后面,一直走到东大道的服装店,她就说你看你喜欢哪件,叫人拿下来试试。
我有点不知所措的指着旁边一件蓝色边上带着钻的上衣说:这个吧。
姥姥让人拿下来,我试着还挺合适,随口问了下价格,我一听就傻眼啦。
光一件薄外套就168块,过年我妈从北京给我买的新衣服价钱也不过如此。
我就跟姥姥说:“算了吧。”
老板娘见这情景指了指一边的衣服说:“要不试试别的,别的价格稍微便宜点,这件是我们家刚到的新款。”
姥姥撇了一眼她,看了眼衣服又看着我说:“你想试吗?”
我说:“行,那就试试吧。”
试完之后,姥姥一下从我的细微的表情里看出我对那两件衣服的喜好。
随即说到:“头件试那个能便宜不,便宜点吧,买新衣服就是穿个新,其它的穿着····你说个实在价,诚心点我们就要了。”
老板娘故作熟络的说:“你看,大娘,咱们都一个地方,乡里乡亲的我肯定说的都是实在价,这样吧,孩子既然喜欢,就150吧。”
姥姥立马回她:“还是不实在呀,贵啦,这样吧,我也不跟你掰扯了,一口价120,你卖就卖不卖就算了。”
老板娘也不装了:“哎呀,大娘,你可真会砍价,这都是我进货价了,看大娘也是痛快人,120就120吧。”一边说一边把衣服包起来,走的时候还不忘补上句:“记得下次还来啊,还给你进货价。”
晚上我们会等姥爷看完新闻联播,看动画片版《西游记》。李闲总是爱唱爱跳,不管是主题曲的猴哥猴哥···还是到结束了的白龙马蹄朝西···她都能手舞足蹈的跟着唱起来······
春去秋来,我们渐渐的从看动画片到喜欢周杰伦再到周笔畅···我和李闲也长成了大姑娘。
可能是她吃的多发育的好,所以初潮时间比我提前来,她第一次来是在13岁半要上初一的时候。自此二舅和二舅妈把她接去延庆她大姨家上初中了,而我是在15岁的春节。我们也就此分开了。
在我上初三后半学期还没毕业的时候,很讨厌当时那个学校的环境。不是整天拉帮结派就是打群架,虽然我没有被欺负,但是面对乌烟瘴气的校园氛围实在不想待了。
李闲走了,小舅也外出打工了;我越来越觉没意思,甚至觉得在家里生活得很压抑。让我有点喘不过气,有想逃离这个地方的冲动!
于是在斟酌了一周后,我做了一个出生以来第一个大胆的决定。我陆续把书本都悄悄拿回家装病不去上学了。
一个星期后姥姥才知道,因为我学习不怎么样,不受重视,所以老师来家里了解情况后也没再多言。
姥姥看我这次宁死不从的样子不得已打电话给我妈,我妈匆忙从北京回来问我:“不念书要干嘛?”
我说:“不知道,反正就是不想去。”
我妈说:“你要知道没文化长大找工作都没人要你,连自己都养活不了。”
那时候的我,不管说什么我都油盐不进。我妈见劝不动我,也就不再说什么了,临近春节我相当于给自己放了一个加长版寒假。
春节我去同学家玩,听见她姐姐说:“不是非得考大学才有出路,她们职高学校大门宽敞气派,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鳞次栉比。道路两旁的树木高大挺拔,还有绿化带、各种各样的花点缀,特别美。
同学也特别友好,一块去食堂打饭、周末一起去逛街,一学期回趟家;别提多舒服了。
这对于没住过校,向往自由的我来说很难不心动。听她说着说着,我开始憧憬了。纠结了两天后跟我爸妈商量,我也想去那念职高。再经过几天沟通和坚持下,终于说服了他们,同意我去。
现在都在说原生家庭这个概念,流行说法就是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原来我不承认原生家庭给我的影响,后来才慢慢感受到那些深入骨髓的影响像刻在骨子里的,不是你不承认就能抹杀掉的。
家里长辈几乎都喜欢用“否定式教育”,一味的推崇棒打出孝子的方式教育我们。从我6岁记事起到16岁,这十年期间从未得到过一句表扬,一个认可,不论我做的好坏与对错。做的对是你应该的,做的不好就是批评与指责。
老实说,跟有的人相比我的童年生活还可以,那些经历不算太惨,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就因为他们一贯打击式的教育方式让我变得越来越胆小、懦弱、怕事,有想法也不敢提,有意见不敢说、只得顺从。
但他们忽略了我也是个孩子,是个正值青春期容易叛逆的孩子。管的过了说的多了,控制的厉害了更容易适得其反。
下决心辍学去上职高就是我触底反抗的证据。当然,这是我有生以来最大胆、最冒险的一次,也是最后悔的一次。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