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小说> 小说推荐> 行走安阳:高考中的城市密码:全文+后续+结局

>

行走安阳:高考中的城市密码:全文+后续+结局

余文国著

本文标签:

很多朋友很喜欢《行走安阳:高考中的城市密码:全文+后续+结局》这部小说推荐风格作品,它其实是“余文国”所创作的,内容真实不注水,情感真挚不虚伪,增加了很多精彩的成分,《行走安阳:高考中的城市密码:全文+后续+结局》内容概括:该书作者査阅统计出自2001年以来二十余年全国各地各科高考试卷,从中遴选出122道含有安阳元毒的高考试题,涵盖历史、语文、政治、地理、数学、化学等学科,再由此选出其中考点精准对接安阳的,通过高考试题引入主题,层层解锁高考背后的安阳城市密码,将当下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热点、关注点和悠久丰厚的安阳历史文化有机融合,紧抓一个城市的核心点,绘制出一幅精准的城市前世今生图。...

来源:ygxcx   主角: 董作宾李济   更新: 2025-05-19 12:06:42

在线阅读

【扫一扫】手机随心读

  • 读书简介

小说叫做《行走安阳:高考中的城市密码:全文+后续+结局》,是作者“余文国”写的小说,主角是董作宾李济。本书精彩片段:在殷墟博物馆“伟大的商文明”展厅有一个专门区域,展示了安阳刘家庄北地铅锭窖藏坑内发掘出土的铅锭。这一窖藏坑内发掘出铅锭达到了293块,重量大约有3.3吨,若按照铜铅比例16∶1计算,则需要53吨铜与之对应。二者加锡配比后,能浇铸超过60件司母戊鼎。不同的青铜制品,根据现实需要,加入铅和锡的比例会有所...

第7章

铜是人类历史上使用的第一种金属。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我们的祖先逐渐发现了青铜金属的妙用,由此带领我们步入了青铜时代。最早在原始社会后期,在黄河流域的多个遗址出土了铜容器残片。商、周为青铜器在历史上最为闪耀的时代。很多人在安阳参观博物馆时,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青铜器的成分都是铜吗?
其实我们所见古代铜器少有纯铜制品,基本上是铜合金,即在冶炼铜的时候加入铅和锡。为什么要加入铅和锡?第一,纯铜是红铜,熔点是1084.5℃,这对于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早期人类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若加上15%的铅,熔点会降到960℃,再加25%的锡,熔点则降为810℃。第二,纯铜较为柔软,加锡后,铜制品有较高的硬度和光亮的色泽,在硬度方面是纯铜的3倍以上。在2024年全国卷化学中提到“早在青铜器时代,人类就认识了锡”。第三,铅不能溶解于铜,加铅于铜,可增加铜液的流畅性和填充性,有助于纹饰细腻复杂的容器成功浇铸。
在殷墟博物馆“伟大的商文明”展厅有一个专门区域,展示了安阳刘家庄北地铅锭窖藏坑内发掘出土的铅锭。这一窖藏坑内发掘出铅锭达到了293块,重量大约有3.3吨,若按照铜铅比例16∶1计算,则需要53吨铜与之对应。二者加锡配比后,能浇铸超过60件司母戊鼎。
不同的青铜制品,根据现实需要,加入铅和锡的比例会有所不同。如青铜礼器,铜和锡铅的比例大致为80%和20%,这样做出来的青铜器色泽橙黄似金,纹饰精美,器形厚重。再如青铜兵器,容易磨损,因此要求材料硬度高、耐磨性好并有足够的韧性,所以锡的含量提升到20%至40%,大大增加了兵器的杀伤力。由于古代先人在铜中加入锡、铅的数量不同,所制成的青铜器表面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和光泽,大致有金黄色、橙黄色、浅黄色、灰白色等。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古代青铜器,基本上呈现出青绿色,是因为这些青铜器以出土器物为主,它们埋在地下成百上千年表面氧化腐蚀造成的。
青铜原料的来源
可能大家很好奇,安阳殷墟出土了成千上万的青铜器,制作这些青铜器需要的大量原料都来自安阳吗?安阳周边是不是有大型铜矿呢?
在自然界中天然铜的含量稀少,一般是以金属共生矿的形式存在。铜矿石中常伴生有多种重金属和稀有金属,特别是硫化矿散布最广。氧化矿一般在山体表面最显眼,比如孔雀石、赤铜矿、蓝铜矿,它们都有亮丽鲜艳的外表,这是寻找原生铜矿床的线索,这种美丽的铜矿让古代采矿人欲罢不能。
古文献和青铜器铭文记述最多的铜矿产地在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经过考古、地质、矿山等部门工作者多年的共同努力,在长江中下游铜矿带内已发现湖北大冶、江西瑞昌、安徽铜陵等数百处古矿冶遗址。其中湖北大冶的铜绿山古矿场,初步估计炼渣超过40万吨,据此推算,仅铜绿山一地古代炼制的铜就超过10万吨。开采到的铜矿一般会就地冶炼,制作成为半成品,然后运送到北方,如殷商时期的政治中心安阳,再进行铸造、加工。殷墟博物馆便有半成品的铜饼向大家展示。从南方的铜矿开采到北方的青铜器铸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南北方联系日益密切,说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的历史。殷商时期的安阳聚集了全国最优秀的青铜器铸造工匠,他们富有创造性,技艺精湛,把冶炼为半成品的铜饼铸造成形制多样的青铜器。当时青铜铸造为官营手工业,这也保证了高科技的垄断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殷商时期青铜核心技术为“安阳造”。
青铜器的主要用途
中原青铜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最典型代表,很多朋友会非常疑惑:形式多样的青铜器究竟都有哪些作用呢?2017年江苏历史卷第1题就能告诉我们答案,题目提到“《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礼器”,从考古发掘的夏商周墓葬出土的青铜器来看,礼器确实是其最主要的用途。《左传》有云:“器以藏礼。”意思是用“器”作为象征手段,将礼法通过礼器贯彻于仪式中。礼器就是礼的表现载体,也就是说,礼的含义通过器物体现出来,如器皿、舟车、宫室、衣冠等。器物也是权力与身份的重要载体,器物的形制、色彩、纹饰等,都可以成为权力与社会地位的一种表征。商代把青铜器作为权力的象征,并且在重要的祭祀活动中使用。商人把对王侯权力的敬畏和对神的崇拜合二为一,融入青铜器制作中。2020年江苏历史卷曾考查到,即使是农具,但因其为青铜材质也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
自青铜器发明以来,两河流域、埃及和欧洲的人们,制造了兵器、装饰品、生产工具等各类实用器具,而中华大地上的先民,却走上一条不同的道路,用青铜器打造了一个秩序井然的礼乐之国。
礼乐制度最重要的目的是区分等级,商代等级分化已很明显,为了强化这种等级秩序,商代逐渐形成以酒器觚、爵为核心的青铜礼器制度。2021年湖北历史卷第1题便体现了这一制度,“‘爵’通常被认为是饮酒器,也是饮酒礼上尊卑关系的象征,进而被用来代表品位序列。大约从西周到春秋,‘五等爵’制渐趋成熟。这反映了等级制度的发展”。
殷墟时期青铜觚、爵配套使用,套数的多少代表墓主人身份地位的高低。商王室墓葬,可能随葬数十套青铜觚、爵。目前所见出土青铜觚、爵组合最多的墓葬为殷墟妇好墓,出土觚53件,出土爵40件。如今这些青铜器陈列在殷墟博物馆,非常震撼!
《论语·雍也》中记载:“觚不觚,觚哉!觚哉!”这是孔子感慨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爵是地位的象征,后世所说“加官晋爵”便与之相关。
到了西周时期,改变了殷商以觚、爵酒器区分等级的传统,而是采用鼎、簋食器为核心的礼器组合。《周礼》记载,天子在祭祀、宴飨、随葬时享用九鼎八簋,诸侯使用七鼎六簋,大夫使用五鼎四簋,士使用三鼎两簋。
为什么商代是觚、爵为核心的礼器制度,而西周采用以鼎、簋为核心的礼器制度呢?
商人酗酒成风,“以酒娱神”,陷入“酒池肉林”中,嗜酒误国,最终被周人取代,故商朝时期出现了品类繁多、琳琅满目的青铜酒器。西周时期,周人吸取商人的历史教训,出现了“重食器轻酒器”的现象。
《酒诰》出自《尚书·周书》,是中国第一篇禁酒令,是周公命令康叔在卫国宣布戒酒的告诫之词。西周时期创制出一种新型青铜器为“禁”。只有在祭祀时才可以饮酒且不能喝醉,这种盛放酒器的案形器叫作“禁”。青铜禁与我们现在使用的茶几特别相似。
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
青铜鼎作为青铜重器,在中国各类青铜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鼎出土于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鼎最初是古人用以烹煮肉食和盛贮肉食的器具,类似于我们现在使用的锅。殷商青铜器时代,以铜铸鼎,鼎被作为祭祀中的高贵礼器放置在宗庙之中时,就成了身份、权力的象征。《汉书·郊祀志》记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九鼎已被视为立国宝器。典故“问鼎中原”中的“问鼎”在《左传》中有云:春秋时楚庄王意图谋取政权,而向周大夫王孙满询问周王室之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认为周王朝定鼎中原是权力天赐,鼎的大小不应询问。后世以“问鼎”来表示夺取政权的情况。现在依然在用的成语“一言九鼎”“大名鼎鼎”等同样可以显示“鼎”字显赫、尊贵的地位。鼎还被当作“明尊卑,别上下”的标志。从出土情况来看,商代中小墓一般陪葬一或二鼎,王室陵墓则多至数十鼎。在众多青铜鼎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一说875千克)。鼎的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形制巨大,雄伟庄严,工艺精巧;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蟠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足上铸的蝉纹,线条清晰。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字体笔势雄健,形体丰腴。司母戊鼎是已出土的最重、最大的单体青铜器。2002年司母戊鼎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近年,不少人把司母戊鼎称为后母戊鼎,是怎么回事呢?2011年3月6日央视《新闻30分》节目中第一次使用“后母戊鼎”的名称,引起社会广泛讨论,央视后来公开回应质疑。1976年安阳殷墟妇好墓发掘出司母辛鼎,对比发现司母辛鼎的形制、纹饰和铭文的风格均和司母戊鼎一致,而历史记载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专家由此断定出土司母戊鼎的墓的主人也是武丁之妻。司母戊鼎应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母亲戊而做的祭器。古时“司”“后”二字同形,由此推断此字可能为“后”,有“伟 大”“崇高”之义。
殷墟博物馆馆藏为大家所熟悉的青铜鼎有司母辛鼎、亚长鼎、亚址鼎、作册兄鼎、戍嗣子鼎等国宝重器。众多文博爱好者前来安阳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参观博物馆的青铜器。大家可以前往殷墟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博物馆参观殷墟出土的精美青铜器。无一例外的是,青铜器作为主要展品,向世人展示着灿烂辉煌的殷商文化。
[作册兄鼎][戍嗣子鼎][亚址鼎]
中国青铜文化源远流长,青铜器制作工艺精湛、技术娴熟,纹饰及铭文内容丰富,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精华。殷墟诠释了3000年前人类文明的新高度,这里出土了以司母戊鼎为代表的各类青铜器数以万计,是殷商时代出土青铜器最集中、数量最大、种类最全、铭文最多的地方,这批青铜器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
刘家庄北地铅锭窖藏坑
觚爵组合(前排中间两套)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所藏柉禁
司母戊鼎和铭文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半字书香回复书号88476

《行走安阳:高考中的城市密码:全文+后续+结局》资讯列表: